日前,美国《纽约时报》撰文指出,作为医患关系中的“另一半”,病人完全可以学得聪明些,只要遵循几条与医生打交道的“潜规则”,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。近日,《生命时报》记者也走访了数位临床一线的医生、患者及家属,通过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,教您在就诊中做个聪明患者。
就诊前做好“三门功课”
功课一:学习疾病知识。北京武警总医院心理科主任许建阳建议,当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后,应该首先利用各种途径,包括网络、医学书籍、懂医学的朋友等,对自己病情的就诊方向作出判断,选对该去就诊的医院、科室和医生。而且,在就诊过程中,医生也愿意和有一定医学常识的患者交流。
功课二:给病情列提纲。患者叶女士在回忆自己的产前检查时说:“给我看病的张教授特别忙,我想替她省时间,但又怕自己忘了说什么关键的问题。所以,我一般会在前一天晚上列出几条要跟医生说的事情,写在纸上,一来防止自己忘事,二来也节省了医生的时间。”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一位骨科医生建议,尤其是老年人看病时,最好有人陪,因为年纪大了容易糊涂,病史说不清楚,医生的交代也记不住。但家属不要太多,有一个最清楚老人病情的就可以了。
功课三:就诊前与挂号室确认。不少病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,千里迢迢、辗转数天,从外地来就诊,好不容易排到挂号窗口前,才得知慕名的医生停诊了。许建阳说,医生一旦因事停诊,会在一周前,最晚提前一到两天通知挂号室。所以,为了安全起见,患者可以在出发前给医院的挂号室打电话确认一下。
“潜规则”三个字,经常会被理解成不能暴露在阳光之下的东西,但这里总结的所谓潜规则,毋宁说是经验之谈,是了解医者和患者关系的“内行”之暗暗告诫。
国外媒体报道,批评医生很容易,但要将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患者身上却非常困难。 然而病人作为医患关系中的“另一半”,他们同样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则,治疗才会有更好的效果。
■医生需要你的配合
对于不遵循医嘱的患者,再好的医生也无能为力。有时候患者之所以不配合治疗,确实是因为医生没有很好地解释清楚,但是对于是否配合治疗,最终还是由患者来决定。
■必须告诉医生真相
大部分人不愿说出真相的主要原因,是因为他们在极力回避真相给他们带来的困窘和不安。的确,你的症状或许非常少见,但这不能成为你对医生说谎的理由。或许你担心自己的症状可能预示着什么,但是将真相告诉医生的目的,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而告诉医生假信息将会让这些努力变成徒劳。
■不要偏爱某位医生
绝大多数医生都是有很好的职业道德的,他们会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。当然,看病时间长了,医生和病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,甚至成为朋友,也不是什么坏事。但是医生这个职业要求他们必须从感情上与患者保持一定的距离。太过喜欢或者不喜欢,都将影响医生的判断。病人同样如此。医生们其实很害怕病人进来说“我需要特殊治疗”,“我认识张医生”。患者偏爱某位医生,并不会因此提高疗效。医生也不会因为你不认识他,而敷衍了事。
■不要找护士的麻烦
护士经常忍受很多患者的谩骂和恶语中伤。医生们不明白,患者为什么喜欢将护士作为发泄对象,而不是医生。确实有些时候护士的某些做法应该被批评,医生也希望听到患者的意见。但就一般而言,事情进展得不够顺利,并不是哪一个护士的错。如果他们的工作没有达到你们的期望值,你向他们大喊大叫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。你只有告诉医生,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■不要找你不信任的医生看病
人们之所以会看医生,是因为医生拥有特殊知识和经验。他们的医术与自己的知识是有联系的。如果你信不过某位医生,为什么你还要找他给你看病呢?有些患者,他们会继续让他们其实并不信任的医生看病,而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,“因为我不想伤害他们的感情。”这种做法很可笑。让每一个人都称赞是一位好医生并不重要,如果你不信任他,那就换另外一位医生好了。
■及时给医生打电话
你千万不要认为有什么事医生自然会给你打电话。医生的办公室经常是一片混乱,即使最好的体系,也无法面对无数传入和传出的信息、大量电话、保险公司的麻烦事,以及很多个人问题,经常让医生们忙得焦头烂额,这个时候,你有问题最好主动给医生打电话,提醒他一下,不要担心你的电话会让医生不高兴。 |